全球熱門:隴縣:全產業鏈打造“百億生態乳都”
寶雞市隴縣奶山羊存欄57.2萬只,生鮮羊奶產量7.5萬噸,年乳粉加工能力1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72.35億元。
(相關資料圖)
被確定為全省奶山羊全產業鏈示范縣、命名為“世界生態羊乳名城”,成功創建國家奶山羊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奶山羊規模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奶山羊布病凈化示范區。
參與制定莎能奶山羊品種鑒定、羔羊培育、飼養管理3項國家標準,建成國家級莎能奶山羊核心育種場,羊乳產業發展走在全國行業前沿。
近年來,隴縣搶抓省委、省政府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培育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的機遇,通過科學謀劃布局、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全縣奶山羊產業高質量發展走上“快車道”,邁向新征程。
“多年來,隴縣持續聚焦‘多養羊、養好羊、發羊財’發展思路,全縣奶山羊實現了由農戶家庭散養型、副業型向規模型、專業型的轉變,養殖技術由傳統型、勞動密集型向現代型、技術裝備密集型的轉變,經濟效益由單一型向多元型、復合型、環保型的轉變,奶山羊產業邁上了全產業鏈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隴縣縣委書記葉盛強說。
多養羊:系統謀劃動力足
隴縣養殖歷史悠久,也是業界公認的奶山羊養殖黃金區。早在20世紀80年代,隴縣奶山羊在著名奶山羊專家劉蔭武教授的指導下就有了名氣。
“奶山羊是我縣的傳統優勢產業,老百姓對奶山羊產業有感情、有經驗、有技術。”隴縣畜產局局長閆柏平說,“但是長久以來,全縣奶山羊產業發展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散養式和庭院式養殖,規模并不大。”
如何快速擴大養殖規模,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農民增收,成為擺在隴縣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4年,隴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作出了全產業鏈發展奶山羊,聚力打造“百億生態乳都”的發展戰略,并把奶山羊產業作為全縣首位產業來抓。
思路清晰,干勁更足。該縣成立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領導小組,修訂完善《百萬只奶山羊發展規劃》,編制《國家奶山羊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規劃》,制定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十條政策、“散升規”等一系列扶持獎補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羊乳產業專項資金。縣委、縣政府的一系列科學謀劃,讓隴縣奶山羊養殖規模迅速壯大,短短幾年時間,全縣已建成規模羊場184個,奶山羊存欄數從最初的不足5萬只,增長到57.2萬只。
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為推動隴縣奶山羊全產業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東風鎮麻家臺村金田地草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加緊打包加工好的干苜蓿。企業負責人王龍說:“今年我們種了2000畝優質苜蓿,早在收割之前就已經被全部預訂,供不應求。”
在隴縣工業園區和氏乳業奶粉加工廠,每天從隴縣及周邊的規模化羊場收來的鮮羊奶都會源源不斷送至這里,從液態奶到制成奶粉,整個過程不超過2個小時。3個品種九大系列的和氏嬰幼兒配方奶粉暢銷全國300多個地市,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
東風鎮杜陽村寶雞大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把曾經被嫌棄的“羊糞蛋”經過高溫發酵、陳化、粉碎、配料等一系列操作,加工成新型有機復合肥,在市場上持續熱銷。
這是隴縣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助力羊乳產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縮影。
從飼草種植,到良種繁育,到規模養殖,再到羊乳深度加工,隴縣儲備了總投資100億元的九大類40個重點項目,在飼草、育種、養殖、深加工等方面延展出多個新的縣域經濟增長點,整個產業鏈條全面開花,發展勢頭搶眼。
2020年以來,隴縣集中精力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組織實施了參與度廣、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良種繁育提升、擴群增量、飼草飼料開發、智能加工等八大類35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7.18億元,奶山羊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現在,以種植為基礎,以養殖為核心,以加工為引領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成為隴縣羊乳產業最鮮明的標志。”閆柏平介紹。截至目前,隴縣奶山羊全產業鏈各類經營主體有335家,從業人員1.5萬人,全產業鏈產值達72.35億元。
伴隨著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和持續性的延展鏈條促融合,隴縣的奶山羊產業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寬。
養好羊:科技賦能提質效
喝恒溫水、睡“席夢思”、吃“營養餐”……這是隴縣和氏高寒川奶山羊養殖場數萬只奶山羊享受的待遇。
在這里,現代化養殖技術體現得淋漓盡致:養殖圈舍里,機器人飼喂車穿梭來往,自動恒溫飲水槽成行擺布;擠奶車間里,1萬多只奶山羊有序走上有著102個擠奶位的轉盤式擠奶器,接受自動擠奶,每只奶山羊的產奶量、羊奶蛋白質含量等一目了然。
“我們這里每只奶山羊平均日產奶量3.5公斤,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陜西和氏高寒川奶山羊標準化養殖場場長閆俊成說,培育這樣超高產的奶山羊,運用了基因育種、胚胎移植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
發展奶山羊產業,有數量更要有質量。因此,利用科技手段“養好羊”,一直是隴縣為解決全縣奶山羊優質、高產群體不足的首要工作。
8月15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奶山羊專家團隊深入隴縣10個鎮、36個奶山羊重點養殖場開展經營診斷、“一場一策”活動。“我們在考察羊場建設、飼草飼料、品種改良、飼養管理、羔羊培育、生長發育、產奶性能、疫病防治等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各個奶山羊養殖場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解決方法和意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陜西省奶山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曹斌云說。
這樣的活動,隴縣每年都會舉辦很多次。
聚力科技攻關,隴縣持續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獸研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陜西關中奶山羊產業研究院、陜西省羊乳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奶山羊試驗站,真正實現了把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針對奶源安全,縣上建成了陜西省羊乳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配備奶源質量安全流動監測車,建立168個機械化擠奶站。
為加強良種繁育,隴縣還從澳大利亞、新西蘭引進了阿爾卑斯、莎能、吐根堡等多個品種的優質奶山羊種羊6900余只、凍精細管2萬枚,建成4個省級核心良種繁育場,38個人工授精站點,全縣高產核心羊群達5.8萬只。
為滿足市場個性化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隴縣和氏乳業集團投資2.7億元建成了和氏特殊醫學配方羊奶粉生產線,科技含量和科研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更好滿足了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過敏等特定和特殊人群的需求。
在隴縣,科技正在改變著傳統的養殖業。科研人員和龍頭企業將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充分應用到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借助科技之力實現了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轉型升級。
發“羊財”:鄉村振興產業旺
發展產業,最終要落實到富民增收上來。加快發展羊乳產業以來,隴縣堅持“建設高端羊乳基地 打造百億生態乳都”的發展戰略,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吸引了不少當地群眾和返鄉創業青年。
隴縣城關鎮北關村村民王會軍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幾年,王會軍兩口子一門心思地撲在自家的奶山羊養殖場里,喂草、喂水、清理羊舍,從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
10月4日,王會軍給筆者算了一筆賬:“每公斤鮮羊奶的收購價是7元,加上政府補貼,每公斤鮮羊奶能收入9元,高品質公羔和羊糞等副產品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去年一年,養殖場總收入達到了30多萬元。”
從建場之初的30多只羊到現在的300多只,通過當地畜牧站從奶山羊養殖、乳品生產到飼草種植等環節的技術指導,加上參加多次免費培訓后,王會軍成長為一名高級職業農民,他的羊場也從家庭牧場一躍成為規模羊場,日子越過越紅火。
“縣上大力發展奶山羊產業,堅定了我創業的想法。縣畜產局全方位的技術培訓,給了我致富的希望。產業項目帶動,讓我有了把產業做大做強的信心。”王會軍信心滿滿地說,自己一定要把奶山羊產業干出名堂來。
在隴縣天成鎮張家山村,村集體經濟所屬的隴玉養殖專業合作社奶山羊養殖場,帶動了更多人增收致富。“這些年來,我們積極爭取縣產業發展資金600余萬元,建設了3個千只羊場,今年合作社收入預計超130萬元。”張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虎介紹,除了入股分紅和土地流轉收入,村民還可以到養殖場和飼草種植基地務工。
在脫貧攻堅期間,隴縣推行“入股分紅、分戶擴群、基地帶動、飼草種植、就業務工、技術支撐”六種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4861戶,占全縣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38.3%,年戶均增收1580元。
隴縣緊抓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的機遇,讓奶山羊產業成為當地村民實現持續增收的優勢特色產業。
“未來3年是隴縣羊乳產業加速崛起的關鍵期,我們將繼續堅持科學化、園區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著力構建‘種養循環、質量并重、三產融合’的羊乳發展新格局。”隴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維芳信心滿滿地說。隴縣將繼續做足“羊文章”,用更高水準、更大力度,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奶山羊全產業鏈,奮力打造全省“千億羊乳產業集群”的“領頭羊”。(康愛寧 梁會平 楊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