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資本雙輪驅動 資本市場“東莞板塊”擴容提質
從1994年8月15日首家登陸深交所的粵宏遠A,到2020年3月27日首只登陸科創板的開普云,再到2022年9月21日新晉上市的捷邦科技……資本市場的“東莞板塊”蹄疾步穩。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樞紐城市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東莞市在改革奮進中書寫著新發展格局下的靚麗答卷。記者從東莞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作為世界著名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東莞市正立足GDP超萬億元、人口超千萬人的“雙萬”新起點,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科創制造強市,并將持之以恒推動資本市場的“東莞板塊”擴容提質。
(資料圖)
上市企業75家
優勢產業亮點突出
三季報進入披露期,A股市場東莞轄區上市企業的最新經營業績也在相繼亮相。10月19日,轄區上市企業首份三季報正式出爐。受益于通信業務及汽車業務的穩步增長,鼎通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58億元,同比增長59.56%;實現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增長58.30%。同時,祥鑫科技、奧海科技、佳禾智能等多家發布業績預告的轄區企業也預計凈利潤實現穩健增長。
從傳統企業上市到如今先進制造業云集,以證監會行業分類來看,如今的54家A股上市公司中46家均為制造業企業,總市值逾3300億元。“尤其2019年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以來,東莞市累計新增A股上市企業28家,呈加速增長態勢,形成了以電子信息、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為主的‘東莞板塊’。”東莞市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工作局還成功推動東莞農商銀行成為首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開啟了東莞市地方金融法人機構登陸資本市場的先河;成功推動了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分拆上市新規落地以來,A股首家分拆上市公司,一大批企業通過上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來自東莞市金融工作局數據顯示,目前東莞在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已增至75家,其中A股上市企業54家(含科創板上市企業9家),數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僅今年就新增A股上市企業9家,共首發募資118億元,增量居全國地級市第3位。此外,還另有過會企業7家,申報上市材料在審企業9家,廣東證監局輔導備案企業20家,在審和輔導企業數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形成了良好的后備上市企業梯次結構。
“東莞上市企業集群呈現加速擴容勢頭,主要得益于系列國家重大發展規劃及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足、成長速度快的優質企業。”前述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家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注冊制改革、科創板成立以及北交所的設立并開市,為東莞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軍資本市場提供了尤為難得的政策機遇,東莞這片創新創業沃土的經濟活力加速迸發。
后備資源豐厚
“結對共進”擁抱資本市場
目前全市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738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家……東莞市上市的后備資源正日漸豐碩;“鯤鵬計劃”“倍增計劃”……東莞市借力布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雄心勃勃。
2021年,東莞市正式實施推動企業上市發展三年行動鯤鵬計劃。據介紹,自建立上市培育服務機制至今,已累計認定15批共357家上市后備企業。“聚焦上市后備企業發掘、培育與服務,我們以實施園區鎮街企業上市‘破零’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市鎮(園區)的統籌聯動作用,按照‘培育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做強一批’工作思路,推動各園區鎮街發掘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足、成長速度快的優質企業納入上市后備企業培育體系。”相關負責人表示,轄區提供創投支持、上市培育、并購重組、風險處置等閉環式服務,規范基金企業準入,發揮好創投、風投基金的產業促進和招商兩大功能的同時,指導企業用好募投項目流轉落地等協調服務機制,加強對募投項目的流轉、落地跟蹤。
為加大企業上市扶持獎勵力度,東莞市修訂出臺了《東莞市推動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扶持辦法》。在上市獎勵方面,對本市申請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并融資的企業,給予最高900萬元的獎勵。同時,圍繞企業生命發展周期提供全方位政府服務,探索建立上市及擬上市企業募投項目對接服務機制,強化政策、土地、資本等要素支持,營造推動企業上市發展的良好環境。
東莞市還積極推動與各類交易(場)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長期的合作關系。據介紹,市政府分別與上交所、深交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東莞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東莞基地、深圳證券交易所東莞基地,為企業上市提供“零距離”服務;同時,加強與北京證券交易所的合作,聯合北交所華南基地開展常態化企業走訪培訓,推動企業搶抓資本市場改革紅利。在此基礎上,轄區搭建“鯤鵬星火”東莞科技創新企業投融資路演平臺,助力優質科技創新企業與資本精準對接,推動更多資本在東莞賦能升值。
為進一步推動落實“鯤鵬計劃”,發揮上市公司的引領帶動作用,“結對共進”計劃也應運而生。上市公司和上市后備企業簽約組對,利用上市公司的經驗,為后備上市企業在籌劃上市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出謀劃策,嫁接信息、人脈、產業資源,防范和化解資本化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問題。自2021年9月“結對共進”計劃正式落地啟動以來,目前東莞市已經完成三批共31對的企業簽約。通過開展上市公司與擬上市公司結隊共進活動,帶領更多本土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推動“東莞板塊”的壯大與健康發展。
全力提升發展能級
“東莞板塊”持續向高質量邁進
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東莞核心競爭力之一,在立足“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定位、全力提升發展能級過程中,金融與產業的融合共進也將助推東莞市不斷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印發的《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首次單列金融章節,將金融業發展規劃列入“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重點引導金融系統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構建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找準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精準度和效率的切入口,發揮好“助推器”“放大器”作用,在參與金融強省建設的新征程中體現更大擔當、展現更大作為。
據介紹,按照全域統籌理念,東莞市金融工作局近年來持續優化金融空間布局,引導發揮各金融集聚區和功能區的特色優勢,持續構建梯度協調、多點支撐、優勢互補的金融發展格局。持續拓寬地方金融產業鏈條方面,市金融工作局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通過增資擴股、改制上市、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增強資本實力,并在申請系列新型金融牌照的同時,有序將經營區域向粵港澳大灣區擴展,著力打造成為規模效益好、金融牌照全、服務支持強的總部型金融旗艦企業。
據悉,未來五年,東莞市將以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為總目標,圍繞產業資本集聚、科創金融發展、金融開放合作、金融生態優化4大核心任務,著力落實金融空間布局優化、發展現代金融產業、產融深度融合、服務科創能力提升、金融開放合作、金融生態優化6大重點工作措施和推進實施制造業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上市融資、金融人才、金融安全等6大專項行動計劃。同時,也就推動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助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實施企業上市鯤鵬計劃、實施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強化綠色金融支持等列出10項重點任務清單。力爭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900億元以上,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制造業貸款增至3200億元,科技信貸余額沖刺2000億元大關,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20家,資產證券化率提升至45%,力爭成為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為東莞市在“雙萬”新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