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動態:“碼”上提速 烏魯木齊核酸檢測系統升級
每天,烏魯木齊市幾百萬份的核酸檢測,要快速精準出具檢測報告,從采樣到居民手機里顯示出電子結果,面對多流程、多環節以及海量數據,烏魯木齊靠什么做到這一點?“靠核酸檢測樣本采集系統。”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樹林這樣回答。
10月29日,記者前往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探訪核酸檢測背后的“智慧大腦”。
快速高效 只需掃碼綁定
(資料圖)
采、送、檢、報,是核酸檢測全流程的4個階段,在信息化的支撐下,串聯它們的,是一個帶有個人信息的數字編碼。
“嘀、嘀。”隨著手機里發出“掃碼”的清脆響聲,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酸檢測點內,信息登記人員阿地拉·努爾拉完成了記者個人信息與核酸樣管信息的綁定過程。記者的此次核酸檢測編碼從這一刻起正式生成。
阿地拉說:“在同一系統下,分別掃個人和樣管碼完成信息捆綁,操作十分簡便。”
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教科副科長王述林介紹,烏魯木齊市及各區縣對核酸信息登記人員開放了核酸檢測樣本采集系統的操作權限,并在核酸采樣管上預置了二維碼,信息登記人員掃碼操作,實現“管綁人”后,信息自動進入核酸檢測樣本采集系統。
李樹林介紹,10月22日起,采樣管上預置二維碼采樣的方式陸續在全市推廣。過去,采樣管碼常有工作人員使用馬克筆在樣管上手寫信息或居民編碼,在掃碼的過程中,登記人員需要手動錄入,費事且易出錯,有時還會出現字跡不清或模糊,影響后續工作。如今,采樣管上自帶預制好的二維碼,大大節省了人力,避免了差錯。
完成了采樣環節,采樣管進入運送裝箱階段,工作人員也只需掃箱碼,再逐一掃描采樣管碼,大批量的采樣管則可無一錯漏地裝箱打包運送至烏魯木齊市核酸檢測機構。
系統優化 檢驗信息精準
核酸樣本進入實驗室后,需要經過錄入、上機檢測、報告審核等多個環節。帶有個人信息編碼的樣本采集管,進入核酸檢測實驗室后如同走上了“信息快車道”,在理樣、信息錄入、加樣、上機檢測、結果讀取等實驗室各環節中,檢測人員可以隨時在平臺系統中查找到準確采樣信息。
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小組長吳生梅告訴記者,過去采樣管進入實驗室后,理樣人員在完成標本布板后,在樣本制備間,檢測人員完成加樣后,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手工填寫相應的實驗記錄表格,在擴增區,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實驗結果再去表格中尋找相應的采集管信息。
現在使用采樣管信息編碼后,在理樣間就完成布板信息上傳工作,各實驗環節人員可以隨時在系統信息中找到相應位置的采集管信息,不僅節省了人力資源,還確保實驗結果一目了然,直接準確追溯到被采集人信息。
記者看到,經過優化后的核酸檢測系統,界面簡潔明快,板塊清晰明了,采集、轉運、檢測、上報等相關功能層次分明,一目了然。
一鍵上報 結果顯示提速
李樹林介紹,過去核酸檢測時,為了從數十萬人中精準找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往往同一批檢測的陰性患者的核酸檢測結果要等待陽性患者多次復核結果出來后才能在系統內一同進行上報。
“系統升級后,同一批陽性與陰性人員的核酸檢測結果均可實現即檢即傳。”李樹林說,這樣大大縮短了居民從采樣到顯示核酸結果的時間。
對于各機構的工作人員而言,“追陽”的程序也得到了簡化。當出現陽性樣本時,系統自動匹配被采人信息,陽性結果可以精準推送。“追陽”時相關管理人員,只需點開標紅的信息欄,感染人員的個人基本信息就可顯示出來。同時,在“追陽模塊”中,也可以實時查看陽性樣本人的復核進度。
相比過去的人工錄入核酸檢測結果,如今可通過信息化系統的輔助判讀,核酸檢測數據自動上傳。實驗室數據上傳成功30分鐘后,居民就可以通過手機查詢到核酸報告。
目前,烏魯木齊在北京、上海、廣東的援助支持下,核酸檢測實驗室增至29家,實現了實驗信息管理系統全覆蓋,一管一碼信息錄入,做到了每管數據都可追溯,不漏檢一人,核酸檢測工作實現了日產日報。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葉曉敏 通訊員 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