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實現新躍升_天天即時
(相關資料圖)
pH濃度8.19、電導率788.38μS/cm、濁度334.49NTU、溶解氧7.36mg/L、水溫16.4度……5月19日10時,在黃河干流吳忠金沙灣水質自動監測站,一組組數據正通過監測設備實時傳輸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金沙灣自動監測站距離黃河寧夏段上游中衛市15千米,距離下游銀川市55千米。水站自2012年建成至今,歷經了2次設施設備填補及升級改造,實現了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睂幭纳鷳B環境監測中心水環境科科長周瑞娟介紹,寧夏建設運行的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有52個,監測網絡覆蓋黃河干支流、主要入黃排水溝及重要湖庫。
2011年,水資源利用專業畢業的周瑞娟進入寧夏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從事水生態環境監測工作。12年來,她參與和見證了生態環境監測從手工監測到實時自動監控的轉變。
“5年前,我們寧夏的監測數據大部分是監測人員手工采集樣品、實驗室分析監測獲得,耗時費力不說,時效性也不理想,不能實時反映水質的狀況。自2018年以來,寧夏采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建成了覆蓋全流域的水質自動監測站,讓監測數據更加真實、準確、全面、快速?!闭f起這些年水質監測的變化,周瑞娟深有感觸。
水質實現自動監測僅僅是寧夏水環境監測能力提升的一個方面。2018年以前,寧夏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只有66個,由于地表水具有瞬時性、跨區域的特點,有時會出現因水質下降而出現的“責任推諉、數據打架”現象。2019年,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印發了《寧夏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設置名錄》,在自治區境內黃河干支流、重要湖泊水庫、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主要入黃排水溝,科學合理布設了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構建了一張覆蓋全區水環境的質量監測網絡。
“截至目前,我區建成5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與118個手工斷面組成了全區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標志著寧夏實現了黃河干支流、地級及以上城市、重要水體省市界、重要水功能區‘四個全覆蓋’,實現了從‘考核誰,誰監測’到‘誰考核,誰監測’的轉變,有效支撐了國家、自治區評價考核與城市排名,使得水環境溯源分析更加科學精準。”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監測處負責人楊先梁說。
寧夏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提出,將構建從水環境質量監測向水生態監測拓展的地表水監測網絡,推進黃河流域寧夏段水質污染溯源監測,形成黃河流域寧夏段水生態監測網絡,還將增設水質微型自動監測站,對部分水質自動監測站升級改造,完善入黃口水質自動監測預警功能。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經寧夏397公里,黃河寧夏段水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的不斷提升,為寧夏保護黃河,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發揮重要作用?!睏钕攘赫f,寧夏生態環境監測人也將繼續強化自身“硬核技術”,助力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守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記者 李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