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焦點訊!種植基地牡丹香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花卉,自古以來就有著“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
在渭南市合陽縣,有一個面積上萬畝的牡丹種植基地。每年谷雨前后,這里的牡丹花就會次第開放。一眼望不到頭的花海,成為人們踏春賞花的好去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種植基地里連片的牡丹花,不僅僅是供人們游玩觀賞的“花海”,更是一片肥沃的“油田”。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牡丹除了具有觀賞性之外,牡丹籽油也可以食用。”5月17日,在合陽縣坊鎮,陜西合陽中資國業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火生告訴記者,“到了秋季,牡丹花瓣凋落以后,我們可以收獲牡丹籽。我們在種植基地附近建設了深加工基地,牡丹籽通過就地深加工,就能變成牡丹籽油。”
“油用牡丹籽油包含很多營養成分,其中所包含的具有重要健體益智營養成分的主要不飽和脂肪酸——阿爾法亞麻酸含量在42%以上,是橄欖油的140倍,有‘植物腦黃金’之稱。另外,油用牡丹花瓣、花蕊、餅粕、根皮的綜合利用率也非常高,可謂全身是寶。”林火生說。
為了將牡丹物盡其用,陜西合陽中資國業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合陽縣坊鎮、王村鎮和城關街道建成了1.3萬多畝油用牡丹種植基地和千畝良種培育基地,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集約化經營、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
“我們公司是一家以牡丹種植,種苗銷售,開發、研制、生產牡丹深加工系列產品為主的大型現代科技型企業。”中資國業牡丹產業集團董事長林奮介紹,公司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發展生態循環經濟為主線,圍繞牡丹有機種植、新品種選育、技術服務和牡丹產品深加工,走上三產融合、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形成了“自有種植基地+產品研發+牡丹產品深加工+銷售貿易”國內領先的產加銷于一體的牡丹產業運行體系。
目前,陜西合陽中資國業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合陽縣經濟開發區已建成占地68畝的牡丹系列產品加工基地,總投資7000萬元,其中牡丹籽油生產線面積1萬多平方米,包括脫籽、烘干、預榨、萃取、灌裝車間。
“我們現在有牡丹純露生產線兩條,玫瑰精油純露生產線一條,全花茶生產線一條,花蕊茶生產線一條,設計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3500噸,目前年生產能力1000噸。”林奮說。
“我之前是一名泥瓦匠,一年到頭四處奔波,收入也不穩定。”合陽縣坊鎮村民王兵告訴記者,“現在,我在牡丹種植基地務工,還把家里的4.2畝地流轉給了基地種植牡丹,一年能有近6萬元收入。”
“我們大力推進‘園區+基地+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緊密型生產模式,先后與11個村(社區)簽訂了集體土地流轉合同,每年支付土地流轉金1100余萬元,支付勞務費1000余萬元,解決了當地300余人的就業。”林奮說。
除了深加工之外,陜西合陽中資國業牡丹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大力發展文旅產業、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
“我們實施了延鏈、擴鏈工程,積極發展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農旅觀光農業,推動牡丹產業高質量發展。”林奮說。據介紹,合陽萬畝牡丹園旅游線路在2021年被確定為陜西省12條春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吸引了省內外游客12萬人次走進古莘大地。記者 梁少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