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邀約四海賓朋共推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古動物化石遺址穿越時空,重返恐龍時代;在母親河臨夏段,體驗“高峽平湖蕩清波”和“黃河之水向西流”;在太子山、蓮花山,領略原生態森林之美,早看云海翻滾,夜觀星漢燦爛……6月13日,在2023中國花兒大會暨“花兒臨夏·在河之州”第二屆文化旅游節臨夏州文化旅游資源及產業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上,臨夏推介文旅資源、景區景點,向四海賓朋發出邀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推介會現場
“玉如意”上的璀璨明珠
臨夏州副州長丁肅靜在推介會上介紹,臨夏享有“中國彩陶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國磚雕文化之鄉”“西部旱碼頭”“大禹治水的源頭”“古動物的伊甸園”“古建筑的博覽園”等諸多美譽,是鑲嵌在甘肅這柄“玉如意”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臨夏州副州長丁肅靜
臨夏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兩大高原碰撞,形成了臨夏氣象萬千的地質奇觀,以及億萬年前古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
在該州和政縣的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和政羊、鏟齒象、三趾馬、巨鬣狗等古動物化石琳瑯滿目。
與奇特地貌相伴相生的還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臨夏州內現有文物遺址829處,其中世界級遺址點1個、國家級7個、省級21個,館藏文物4.6萬余件。黃河文化、彩陶文化、絲路文化等,在臨夏交相輝映。現珍藏于國家博物館的一級文物“彩陶王”,代表了中國彩陶的最高水平。臨夏磚雕、河州賢孝、保安腰刀鍛制技藝等11項民間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花兒,在臨夏的土地上世代繁衍、傳承至今……
與此同時,臨夏還是“隴上春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既有粗獷豪放的西部風情,又有婉約雋秀的江南風韻。
六條線路盡覽臨夏風光
依托諸多得天獨厚的文旅資源,近年來,臨夏打響“花兒臨夏·在河之州”文旅品牌,于全州建成各類旅游景區、景點109處。其中國家A級旅游景區37處,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區入選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目前,臨夏州錨定文旅百億級首位產業奮斗目標,推進全州文旅產業全面提速高質量發展。
如今,臨夏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全州酒店床位數從2019年的1.87萬張增加到4萬張;開發打造的東鄉縣唐蕃云舍、康樂縣草長溝草甸民宿、臨夏縣云上河州漫花小嶺民宿等,形成精品民宿集群。目前,臨夏的旅游民宿達40家,農家樂達1545家。在臨夏,人們將生活的美融于美食,譜寫“河州味道·臨夏美食”新篇章,滿足游客味蕾。
臨夏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得祥
臨夏州委宣傳部副部長、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馬得祥介紹,今年1月至5月,全州共接待游客約7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約30億元。其中2023年“五一”黃金周接待游客33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2.7億元,名列甘肅省第三位。
為方便游客來臨夏旅游,馬得祥在推介會上推薦了6條旅游精品線路:古動物化石遺址游、黃河文化研學游、太子蓮花生態游、民俗風情體驗游、河州文化研學游和傳承紅色文化游線路。“歡迎各位來臨夏,聽河州花兒、游八坊民居、品臨夏美食,投資臨夏文旅事業、共謀文化旅游發展。”馬得祥說。
打造文旅百億級首位產業
推介會上,除了臨夏州開展了全面的文化旅游資源推介外,濟南市文旅局推介人朱曉寬,也對濟南市進行了文旅資源推介。朱曉寬說,臨夏和濟南同為“在河之州”,同樣流傳著大禹治水的傳說,共沐著黃河文化。因此,他希望兩地于今夏開啟雙向奔赴的假日旅程,推動兩地旅游業共同發展。
濟南市文旅局推介人朱曉寬
為深化兩地旅游合作,今年5月,臨夏州相關人員也深入濟南,宣傳推介臨夏旅游。自2021年開始,濟南市和臨夏州開展東西部協作。目前,兩地文旅部門已數次互訪、洽談合作,實施共同推介、整體營銷,建立起了資源共享、務實合作的橋梁,這為臨夏文旅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和政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娟
和政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娟在推介時說,作為大禹故里的和政,出土的古動物化石占據六項世界之最。和政因此被譽為“東方瑰寶、高原史書”“古動物化石之鄉”。山川秀美、產業多彩的美麗和政,正以“山水和鳴、天人合一”的唯美畫卷,向四海賓朋發出旅游觀光、投資興業的邀請。
簽約現場
推介會上,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與省內各市州文旅局簽訂《共建共享文化旅游資源市場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簽約,旨在加強各地間的文旅合作,實現客源互送、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品牌共創、人員互動。同時,推介會還進行了文旅產業項目簽約、河州酒店群項目簽約,臨夏州文旅局與瀚像集團、攜程集團,和政縣人民政府與攜程集團分別簽訂框架協議。
此次推介會邀約四海賓朋走進臨夏、了解臨夏、感受臨夏、宣傳臨夏、投資臨夏,攜手推進臨夏旅游高質量發展。與會人員表示,以本次推介為契機,臨夏將繼續加強與兄弟市州、海東市、濟南市的互動交流,在客源互送、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品牌共創、人員互動、市場營銷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吳軍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