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訊:銅川:讓社區成為居民放心又安心的港灣
走進銅川市印臺區方泉小區,干凈整潔的院子里,小孩子開心地玩著滑滑梯,老人執棋撫須神采奕奕,歡聲笑語連連響起。
“這跟原來的小區相比,簡直換了一副模樣?!蹦显飞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娟娟介紹,現在的方泉小區是由原方泉教師大院、水道巷等4個老舊小區“拆墻并院”合并而成,引進了物業公司,改變了道路破損、環境臟亂、無人管理的狀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方泉小區的變化,得益于銅川市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城市基層治理的探索和實踐。銅川市堅持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社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廣“三張清單 四化共治”治理模式,開展以“雁陣培育”工程、“頭雁”導師幫帶制、“頭雁”擂臺比武、“頭雁”示范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培育行動,推動資源力量下沉到社區,提升治理水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三張清單 四化共治
精準了解居民需求梳理掌握轄區資源
錦園社區是銅川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流動人口多、靈活就業人員多、中低收入家庭占比高、人口密度大、人員結構復雜,治理難度很大。
為了破解治理難題,更好服務群眾,社區黨委從居民群眾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堅持黨建引領、重心下移,豐富和拓展城市基層黨建“紅旗經驗”,圍繞居民需求“是什么”、轄區資源“有什么”、社區服務“干什么”,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三張清單”,探索以網格化管理、聯動化共建、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為主要內容的“四化共治”工作模式,社區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今年,銅川市全面推廣錦園社區“三張清單 四化共治”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模式,建立了市、區縣、街道、社區四級一體推進機制,集中抓建15個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的示范社區,充分發揮示范社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能力水平,推進城市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讓社區成為居民放心又安心的港灣。
雁陣培育 導師幫帶
打造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干部隊伍
“怎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怎樣才能讓群眾更支持咱的工作?”擔任銅川市王益區東風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不久的韓尚軍,只要一有機會就向李秋蓮請教。
李秋蓮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市級“頭雁”導師、紅旗社區名譽書記,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
在打造黨群服務多功能廳的過程中,李秋蓮積極幫助韓尚軍優化設計方案,從制度規定到空間布局,她“手把手”幫、“面對面”帶,積極發揮“頭雁”導師的作用。
“李書記,什么時候有時間,請您來指導我們工作?!?/p>
“李書記,關于社區建設有問題想請教您?!?/p>
“李書記,你看這件事情怎么處理合適?”
……
像這樣的請教或者“邀約”電話,李秋蓮每天都會接到四五個。她總是耐心細致地為年輕的社區書記指點迷津。
為了解決新任年輕社區干部經驗不足、能力不強、本領不夠的問題,銅川市探索推行“雁陣培育”工程和“頭雁”導師幫帶制,建立“頭雁”“強雁”“雛雁”三級干部培養梯隊,選聘李秋蓮等示范引領作用明顯的社區黨組織書記作為“頭雁”,將能力強、進步快的社區黨組織書記作為“強雁”,將潛力大、干勁足的社區“兩委”干部和后備力量作為“雛雁”,開展一對一、多對一、組團式結對幫帶,量身定制培養措施,抓好工作落實。
通過師徒結對幫帶、專題培訓幫帶、項目實戰幫帶等模式,銅川市每年培育“頭雁”10名、“強雁”20名、“雛雁”200名,逐步形成了“頭雁”領飛、“強雁”競飛、“雛雁”展飛、“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
一網治理 精準服務
把實事暖心事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這些網格員太貼心了,讓我感到親人一樣的溫暖?!辈稍L中,銅川市耀州區永安路街道鄰德社區的顧月花老人說。
鄰德社區網格員趙西平在走訪時,發現顧月花患有胃病,因行動不便,購藥看病存在困難。趙西平在詢問需求后,定期購買胃藥送上門,并耐心為她講解用藥的注意事項。
“我們堅持組織建設在網格、代辦服務在網格,組織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組成‘紅色代辦’服務隊,通過制作‘七彩連心卡’等方式,定期上門走訪,為居民提供代購生活物資、社保繳費、養老認證、申請臨時救助等100余項代辦服務事項?!编彽律鐓^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侯雅靜說。
銅川市針對近年來基層社會治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探索創新,構建城市基層黨建引領“一網治理”工作體系,由組織部門牽頭,將政法、民政、城管等12個職能部門網格整合為“全科大網格”,推動資源下沉到網格,黨員干部、企業單位、社會群體三方力量匯聚網格,常態化開展網格大走訪、大排查、大提升,為居民群眾提供綜合性政務、生活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本報記者 劉居星 通訊員 郭北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