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北舊紙處理全涵蓋!“瓦楞紙”助推武功縣綠色經濟跑出“加速度”
人們隨意扔掉的廢紙,被回收利用后,搖身一變成為高檔包裝紙,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6月27日,“遇見咸陽·聚夢未來”——高質量發展網上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隊走進咸陽市武功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年產90萬噸瓦楞紙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給出了答案。
據悉,該瓦楞紙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由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方紙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約580畝,主要建設“5條生產線+1個供給中心”,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1條年產20萬噸低定量掛面箱板紙(T紙)生產線和1條年產30萬噸箱板紙;二期建設3條共計年產40萬噸高端包裝紙生產線及智慧能源供給中心。
(相關資料圖)
截至目前,一期造紙車間等主體已建成,正在進行內部施工和大型設備安裝,將于2023年9月全面建成投產;二期于2023年底開工建設,2025年5月建成投產。
“廢紙原料經水力碎漿機碎解成漿料,通過先進設備和工藝對漿料進行除雜凈化,凈化后的漿料依次進行洗滌濃縮脫水、熱分散揉搓、盤磨打漿處理,然后被送入紙機,經脫水等工序后便可成為高強瓦楞紙。”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主要設備全部從德國、芬蘭等國家原裝進口,產品包含高強瓦紙、Q紙、T紙、紗管紙、白板紙及生活用紙等,基本實現包裝紙紙種全覆蓋。
據悉,此舉有利于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實現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帶動孵化一批以瓦楞紙為原料的紙制品下游企業聚集發展,已成為咸陽市造紙和紙制品產業鏈“鏈主”企業,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廢舊紙品回收再利用基地。
“項目采用規模化改造提升廢紙循環再利用工藝,加速資源循環利用,從而全面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對進一步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具有較強的引領支撐作用。”項目負責人介紹,建成后單位能耗下降37.5%,每噸產品水資源消耗由原來的20m^3下降至4m^3,每生產一噸成品瓦楞紙相比木漿造紙減少碳排放5.42噸。
武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循環經濟產業園辦公室主任張軍鋒介紹:“瓦楞紙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增強西北地區廢舊紙的處理能力,可以說有多少能處理多少。產業園區對入駐企業在招商、企業用工用地、行政審批等方面,都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園區內九家企業全部投產后,將提供崗位2000余個,極大促進武功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咸陽市以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為抓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進度,建立市級領導干部包抓和重點項目“月開工、季觀摩”“曬比評”等機制,對重大項目倒排工期、壓茬推進,不斷樹立“以高質量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揚起了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喜人勢頭。
同時,搶抓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等重大機遇,圍繞“544”特色現代產業體系,依托重大項目,釋放創新活力,持續引進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落戶咸陽。
一個個“上新”的重點項目,不斷蝶變升級的政務服務,加速釋放的政策紅利,帶來了一次次發展動力的澎湃增長,咸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也越走越堅實。(孫夢瑤 強一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