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資訊!跟著演出來旅行
這個端午假期,洛陽演藝市場再次“卷起來”,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唐宮樂宴》《天門有道》,正大文化交流中心《“詩不可說”2023沉浸式巨幕音樂會》《神奇科學秀》,洛陽大河薈《尋跡洛神賦》等精彩演藝輪番上演,用沉浸式體驗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跟著演出來旅行,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文旅和演藝,從“相加”到“相融”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夜色下的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鱗次櫛比的復原建筑燈火通明,《神宮樂舞》《唐宮樂宴》《天門有道》等帶領游客一秒“穿越”,沉浸在“盛世隋唐”的熱鬧繁華中。舞臺中央,裝扮華麗的演員舞姿翩翩;舞臺兩側,興致勃勃的游客不時鼓掌、喝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人氣最高的演藝節目《唐宮樂宴》累計演出近400場,接待游客近3.5萬人次。特別是牡丹文化節至“五一”假期,《唐宮樂宴》演出票提前15天就售罄。“最多時每天演4場,雖然很累,但看到游客欣賞我們的演出,聽到他們為洛陽點贊,就覺得辛苦是值得的。”狄仁杰的扮演者高子賢說。
“《唐宮樂宴》詳細攻略”“隋唐洛陽城景區最新演出時間表”“來洛陽不得不看的演出”……在小紅書上,關于隋唐洛陽城景區相關演藝的體驗、分享帖有數萬個。文旅和演藝,從最初的簡單“相加”到如今彼此“相融”,沉浸式的氛圍越來越濃厚,也吸引著年輕人一次次“用腳投票”,為洛陽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
特色小劇場,讓景區、商圈跨界聯動
如簾的水幕傾斜而下,身著華服的“洛神”裙角飛揚;龍門石窟的佛像前,“千年前”的工匠鑿出不朽的傳奇;天津橋畔,“詩仙”“詩圣”一見如故……這是洛陽大河薈《尋跡洛神賦》演出中的經典場景。
作為一場行進式的沉浸式演藝,在《尋跡洛神賦》整場表演中,游客與演員幾乎“零距離”,仿佛自己就是演出的一部分,舞蹈、臺詞、背景、音樂、光電渲染等無不飽含歷史文化元素。借助高顏值、強互動、年輕化等標簽,《尋跡洛神賦》自公演至今,贏得了許多年輕游客的青睞。
白天逛景區,晚上看演出。如今,《尋跡洛神賦》正成為許多年輕游客朋友圈的“新寵”,帶動洛陽的景區與商圈實現跨界聯動。“一樓的沉浸式數字博物館,讓人意猶未盡,所以又去洛陽博物館看了文物實體的樣子;演出中的龍門石窟,則講述了佛像背后的人間煙火。”來自湖南的游客黃寧新“打卡”《尋跡洛神賦》后表示,這樣的特色小劇場,是他此次洛陽游的“精彩劇透”,這個端午假期,他和家人循著演出的脈絡,體驗了一場關于洛陽的千年尋跡之旅。
留客新思路,讓“網紅”變“長紅”
如今,年輕人正成為文旅市場的消費主力軍,如何多方位滿足他們對高質量文旅消費的需求?按照“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新文旅產業發展路徑,洛陽文旅行業將引客、攬客等模式轉變為留客新思路,借助一場場演藝,持續推動“流量”變“留量”,讓“網紅”變“長紅”。
這個端午假期,僅正大文化交流中心就有《“詩不可說”2023沉浸式巨幕音樂會》《神奇科學秀》兩場重磅演出。其中,《“詩不可說”2023沉浸式巨幕音樂會》采取近年流行的室內合唱團形式,由一群年輕、活潑的音樂人為大家帶來別樣的音樂會體驗。“我們扎根在這座擁有千年底蘊的古都,歌唱家鄉、歌唱美好,期待用風趣的曲風打破傳統意義的合唱形式,與年輕的靈魂產生共鳴。”該合唱團指揮李笑冰說。
當前,洛陽正著力打造旅游演藝優質品牌。洛陽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洛陽文旅行業將不斷提升文化旅游演藝節目的質量和水平,用演藝創新展示城市文化內涵,讓更多人聽到來自古都的聲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