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視點:貴陽貴安:種好生態茶 富民又興業
【資料圖】
6月30日,位于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的藍芝茶園里,采茶工正在麻利地采摘茶葉。“我來茶園工作有3年了,平時主要負責茶園里的除草、采茶等,平均每天工資有100多元,茶園離家近還能照顧家里。”村民張光群說。她所在的藍芝茶園于2008年建成,面積達1000多畝,主打“綠色生態有機茶”,多年來帶動周邊農戶100多戶就業增收。
“我們茶園基本上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使用的都是有機肥,茶樹的病蟲害防治都采用生物和物理手段,這使得茶葉品質更高、土壤狀態更好。”貴州開陽藍芝茶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春說。
當天,開陽南龍錦富茶業有限公司的有機茶園正在進行茶葉機采,這個茶園占地2000多畝。“茶園從2011年起開始種植茶葉,在茶園做工的農戶平均每年每戶能增收一萬多元,至今已經帶動了500多人就業。”開陽南龍錦富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佘剛說。
在開陽縣,早在宋元時期就開始種植茶葉,特有的富硒條件更促進了當地生態茶產業的蓬勃發展,藍芝茶園和錦富茶業發展持續向好。
如今,開陽縣的茶葉基地達17.03萬畝,投產茶園近16萬畝,年產干毛茶產量1萬余噸,產值20億余元,帶動農戶4萬余戶增收,實現年戶均增收1.2萬元以上,已建成萬畝茶葉專業鄉(鎮)5個、千畝以上茶葉專業村15個,有茶葉企業100家(含農民專業合作社)。
“開陽縣茶產業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茶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加工水平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不斷加強;茶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展、消費群體不斷壯大,‘開陽富硒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開陽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嚴晗說。
貴陽位于黔中腹地,氣候適宜,生態優良,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為15.3℃,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云霧、山地丘陵交錯,是茶葉種植的最適區域,有機茶葉已成為“爽爽貴陽”的珍寶。
“目前,貴陽市的茶園面積達28萬畝,有茶葉生產企業、合作社達147家,種植大戶達110家。”貴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貴陽市以市場為導向,以跨區域、跨季節、跨品種拼配的數據化為方向,實施機械化、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積極開展茶葉加工技術創新。重點打造“綠寶石”“開陽富硒茶”等知名品牌。
同時,貴陽堅持以茶為主題、以茶資源為基礎、以茶基地為載體,通過茶產業、旅游業和相關配套服務業的發展,深入探索“茶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路徑,以文化塑魂、以旅游提效,豐富產業內涵、延長產業鏈條,推進茶產業“接二連三”。目前已打造了禾豐十里畫廊茶旅線、南馬茶旅線、久安古茶樹旅游線、環紅楓湖茶旅線、環百花湖茶旅線等一批“茶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精品線路,提升了城市旅游形象,豐富了旅游服務內容,生態茶園成了市民閑暇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