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看!“楊梅秀才”搭棚記
“一箱楊梅780元,而且很俏銷!”雖然今年楊梅豐產,浙江省仙居縣梅農婁榮杏的大棚楊梅還是賣出了讓同行羨慕的價格?!皻w根結底,在于品質好?!彼男θ輰憹M了自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仙居,婁榮杏有“楊梅秀才”之譽。作為仙居縣鄉土人才和設施栽培楊梅的帶頭人之一,一直以來,婁榮杏就是個敢于“吃螃蟹”的人。
今年56歲的婁榮杏,1985年畢業于當時的仙居縣農業技術學校果樹栽培專業。1987年,他便與朋友合伙承包了一個柑橘場。栽培柑橘時,婁榮杏就大膽采用密植栽培技術,當年他種植的480棵柑橘樹投產后,無論品質還是產量都遠高于其他橘農。婁榮杏也成為仙居縣柑橘種植的“土專家”。
2017年以來,眼看仙居楊梅日漸名聲在外,銷售市場良好,婁榮杏又開始種起了楊梅。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為種好楊梅,婁榮杏如饑似渴地學習楊梅種植技術,只要聽說誰家的楊梅種得好,他就爬山涉水的上門討教。
2019,在蘭溪舉行的一場設施栽培推薦會上,婁榮杏終于找到了種好楊梅的訣竅。
“當時看到蘭溪梅農搭起大棚種楊梅,并介紹大棚楊梅的諸多優點時,我苦苦尋找的‘科技種梅’方法才找到了答案。”婁榮杏說,“楊梅住進‘暖房’后,不僅有效避免了楊梅花期遇低溫、坐果期趕上氣溫過高、成熟期遇上梅雨季等諸多問題,而且開花期比外面提前了近一個月。這也意味著,梅農能打個楊梅上市的時間差,拉長銷售時間,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p>
談起大棚楊梅的經濟效益,婁榮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我種植了26畝大棚楊梅,共賣了200多萬元,大棚楊梅畝均產值是以前露天楊梅畝均產值的10余倍。
“因科技化種植,大棚楊梅甜度和外形比露天楊梅更好。例如,大棚白天溫度高了,手機點一點,大棚里的噴灌系統會自動給楊梅樹噴水;晚上濕度過高,大棚可實現自動開膜,讓楊梅吹吹風,呼吸新鮮空氣;刮風下雨了,點下手機,大棚便自動卷膜,棚內楊梅再不會被風吹落、被雨打掉了;土壤肥力不足了,把肥料配好,點下手機就可以自動施肥……精密的數字化調控下,大棚楊梅保持了較好的品相和甜度。”婁榮杏說。
富而不忘百姓。如今已是仙居縣楊梅協會的技術指導組組長的婁榮杏說,在他的指導幫助下,當地已有58戶農戶蓋起900多畝大棚,畝產增收最高可達6.5萬元。
“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梅農采用大棚楊梅栽培技術,愈來愈多的梅農將走上發家致富快車道。”婁榮杏說,他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讓更多梅農嘗到“科技種梅”的甜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