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游,不妨少限流多服務
7月8日,時隔三年之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暑期重新對外開放校園參觀。雖然北京持續發布高溫預警,但兩校都迎來了數量龐大的游客群體,游客興致不減。
由于預約名額已滿,甚至還衍生出了加價購買的黃牛生意。在某二手交易網站,兜售“申請入?!狈盏狞S牛數量眾多,而“清華北大入校名額”瞬間變身“商品”,被明碼標價。
(資料圖片)
清華和北大都明確表示,校園參觀不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收取參觀費用,抵制黑導、游商等非法經營行為,拒絕以任何名義提供參觀服務的有償預約。
今年暑期北京旅游明顯升溫,無論是景點預約數據,還是游客們扎堆的人氣,都能感受到北京文化資源被市場熱捧。
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八達嶺長城、天安門廣場等幾乎預約爆滿?!氨本┪幕弊呒t走熱,可以預見文化牌將成為假期游的一大賣點。而以清北為代表,名校游是北京文化的一張重要名片。尤其是寒暑假,不少學生和家長慕名而來,欣賞名校風景,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
求學心切,名校游本來就大有可為。清華北大開放預約參觀,值得全民點贊。頂流擔當,自然還能起到很好的輻射帶頭作用,讓更多的校園敞開大門。
走進“象牙塔”的學生和家長,多半帶著美好的愿望。憧憬大學生活,了解名校歷史,接受文化熏陶,這種激勵常常是潤物無聲,但寧靜致遠。
疫情三年不少此類“被抑制”的需求重新釋放,面對旅游資源與市場需求的矛盾,高校面臨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更好地承接暑期旅游熱帶來的考驗。
學校預約限流有情可原,畢竟高校并非商業景區,需要做好各項統籌,安排好人力,進行預約管理。
而能不能在開放的基礎上作出科學的規劃引導,提供更多名額,則代表了一種態度、責任和大學之“大”的擔當。
具體看,校園游和一般景點旅游“項目制”不同,體驗感的獲得更多來自于觀光、感受、交流,因此根據不同學校大小,同一所高校游客停留時間不會相差太大。
高校不妨多增加一些供給,不同時段預約設置得更加精細,不僅可以提高整體預約人數上限,還能有效兼顧好內部的安保、統籌、規劃和管理。
除了主動增加人數“容量”,還應不斷提供內容服務的“含量”。比如,設置更多的交流環節,通過志愿者導覽、“狀元”們的求學故事分享,讓游客們既來之則不虛此行。
多開放總歸是好事兒。高校是知識的聚集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在高度開放和流動的社會中,很多人慕名參觀高校,高校應該敞開大門。
北大和清華都是校園游的頂流。學校別怕麻煩,相關的教育、文化部門多支持配合,讓更多的人來走一走、看一看,這便是大學之“大”應該先做的加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