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有群“90后”科特派助農忙
時值盛夏,在壁立千尋的怒江大峽谷里,在高原山野的牧場上,在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在4060公里邊境線上廣袤的甘蔗園……云南紅土高原上,活躍著一群“90后”科技特派員。
(資料圖片)
他們轉化科技成果,開發優勢特色產業,是“田間大夫”,是牽線人,是新理念的傳播者,更是農民和企業的知心人。
“在新選派的科技特派員中,盡管‘90后’的比例并不很大,但他們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科技特派員崗位的鍛造,將為云南科技隊伍培養新的中堅力量。”云南省科技廳廳長王學勤說。
自科技特派員服務工作啟動以來,云南省已累計認定科技特派員24989人,實現科技特派員對全省8502個原有的貧困村科技服務和創業帶動全覆蓋。2022年,云南省選派24個科技特派團服務“一縣一業”、2010名科技特派員服務“一村一品”,包括這些“90后”的科技特派員隊伍正為鄉村振興注入科技動力。
呂品:解答“種什么、怎么種”難題
捧當鄉永拉嘎村,是怒江州貢山縣“三山夾兩江”中的一個傈僳族村寨,以前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旱地坡地主要種植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果。
1991年出生的呂品,受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云南省農科院)委派,自2021年4月起,成為振興永拉嘎村“峽谷糧倉”的助力者?!斑@里平坦耕地少、坡地多,適合種植經濟價值高的多年生中藥材作物,當地群眾對中藥材種植也有興趣?!眳纹方榻B。
藥物化學專業醫學碩士出身的呂品,利用專業知識與云南省農科院中藥材品種優勢,深入捧當鄉永拉嘎村,耐心幫村民解決“種什么”“為什么種”“怎么種”等問題。除了傳統作物,近年來,大伙兒也種起了草果、滇黃精、白及等中藥材。雖是“嘗鮮”,但有科技特派員“撐腰”,農戶在種植的各個環節遇到的困難問題,都能得到呂品專業的、針對性的示范指導。
在主營蔬菜、水果種植的貢山縣永佳農業開發公司,合作農戶豐向英家1畝多的西蘭花菜地近年來備受根腐病困擾。呂品取樣回“娘家”——云南省農科院進行檢驗,在此基礎上給出輪作的建議。這還不算,他還聯系云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馬鈴薯專家,把自主培育的“云薯108”“云薯902”等新品種帶進貢山縣,這下,豐向英和鄰居們輪作有了新作物。
前不久,正是50多畝馬鈴薯成熟的時節。“我也沒想到,新品種馬鈴薯個頭大,畝產3噸多!芽眼少,味道香,不出怒江就能銷完!”看著地頭翻滾出的成堆馬鈴薯,企業負責人葉春忙不迭地表示感謝,科技特派員送來了新技術、新品種和新理念,讓企業和農戶實現增收。
“貢山交通欠發達,產品推廣也還不足,未來我將重點帶領村民用直播電商等形式,把山里的好東西推廣出去;此外,我還要教他們更好地加工、儲存中藥材,最大程度提高藥材品質。”呂品說,讓云南省農科院的科技成果惠及于民,就是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
王艷丹:新觀念帶來新發展
“一方面是自制的青儲玉米等粗制飼料質量不夠好,干物質和淀粉含量低、有害物質含量偏高;一方面靠大量外運和進口飼料,成本居高不下,這是我們云南乳企發展的痛點?!痹诖罄碇蔸Q慶縣金墩鄉,鶴慶縣現代農業莊園有限公司生產場長杜子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企業格外需要科技助力,突破發展瓶頸。
鶴慶是滇西北畜牧大縣。近年來,當地把乳業確定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重點培植,累計建成國家級示范牧場1個、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1個,全縣奶牛存欄達13180頭。
1990年8月出生的王艷丹,來自云南省農科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2021年,她成為云南省科技特派員,服務單位正是鶴慶縣現代農業莊園有限公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期間分別在動物科學專業、生態學專業學習的王艷丹,對畜牧業并不陌生,但來到主要種植、加工、銷售牧草、谷物、水果、蔬菜等的企業,起初她還是多少有點“懵圈”。
“為盡快熟悉服務對象情況,首先得深入生產點位調查研究。”王艷丹說,調研中,她發現企業存在青貯玉米原料供應不足、糞污資源化利用不充分等問題。背靠云南省農科院,王艷丹聯系并帶領專家團隊,多次到企業調查產業發展現狀和科技需求。對情況了然于胸后,她還查閱文獻、請教專家,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議方案。
王艷丹在飼料入口關,推廣“賓州篩”,把好飼料質量關,鮮奶產量、質量就有了保障;此外,她給出了夏季奶牛飼養管理技術、奶牛疫病防控指導服務、青貯玉米制作方式、奶牛場集中擠奶等一攬子技術指導方案;隨后,還有針對性地指導實施奶牛養殖和奶品質量控制技術,組織技術培訓。目前這個莊園牧場日產鮮奶已達到80噸。
在企業負責人支持下,王艷丹還大膽推廣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理念,把牧場收集的牛糞,發酵還田,種植紫花苜蓿、青玉米、燕麥草,改善了飼草結構,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土壤碳匯。
“兩年多來,科技特派員對企業的貢獻是顯著的,給我們引進了新技術、新種植方法,成效明顯。”杜子居說,目前,企業正以農文旅結合的生態智慧有機牧場為目標,著力打造農文旅結合的集約化、標準化、智能化綠色有機示范牧場,項目滿產運營后,奶牛存欄數可達16000頭,將為本土乳品加工廠提供更多優質原料奶。
郭超凡:八角之鄉遇“知音”
八角是木蘭科八角屬的常綠喬木,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也可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防蟲劑等的原料,還可入藥。云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是我國重要的八角產區,八角種植面積超過70萬畝,年產鮮果16萬噸,產值14億元,有79.2%的農村人口因八角受益。
“富寧八角的茴油等風味物質,以及黃酮類成分、莽草酸含量都優于其他產區,但因缺乏深入研究,人們講不清其優勢所在。富寧八角長期面臨‘價不如人’的尷尬境況。”云南眾木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慶波說。
此外,富寧坐擁“中國八角之鄉”、富寧八角“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原產地證明商標”等金字招牌,但金字招牌并未真正發亮,需要科技助力來破局。
來自昆明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郭超凡,出生于1990年11月,2022年成為云南省科技特派員,2023入選“興滇英才”計劃,服務云南省多家食品企業。
他在富寧的服務對象,正是年加工10萬噸八角的龍頭企業——云南眾木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拔以L期服務東部企業,來到云南后,想把相關專業知識和服務經驗與當地的食品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做到提質增效,讓成本、效益和綠色加工三者相平衡,在技術引進、生產設計、工藝改進和產品創制等方面服務獻策?!惫舱f。
助力產業提質增效,郭超凡抓住了“牛鼻子”,很快為富寧八角建立了品質評價體系,回答了富寧八角“哪里好、為什么好”等問題。經過實驗室嚴格檢測,郭超凡與合作者發現富寧八角的茴油、莽草酸含量均值都超過10%,與國內外產品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隨后,郭超凡又為企業構建了八角干燥加工規程,繪制了富寧八角的綜合利用圖譜?!伴L期以來,富寧八角都靠自然風干,產品質量不均、賣相不好。有了專業的烘干流程和無添加的品控體系,產品品質、價格都得以大幅提高。”黃慶波說,目前,采摘高峰期企業日處理鮮果量可達500噸。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扭轉了整個富寧八角的產業格局。
針對云南地區食品工業發展的實際,郭超凡還探索出“微型工廠”的發展路徑,以單體核心設備為基礎設計模塊化生產方案,減少中小型經濟主體在生產線上的投入,實現設備在生產線上靈活多樣和“共享”使用;將食品先進制造技術,如3D打印技術和智能化自動烹飪技術,推廣到昆明城郊的多家“網紅村”,為云南振興鄉村旅游注入科技魅力。
關鍵詞: